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国网回归能源互联网后,泛在电力物联网凉了?当然不!

作者:中能电力  发布时间:2020-04-09 11:32:23  浏览:1699

  电力物联网凉凉了没?
  日前,国内首个省部级电力物联网实验室正式建成。该实验室是由国网天津电科院承担建设的“天津市电力物联网企业重点实验室”,日前已经通过天津市科学技术局认定。
  3月20号,正泰电器发布了旗下面向电力物联网的首款低压配电产品-空气断路器 NA1P-S。
  ……
  可见,电力物联网非但没有凉凉,反而依然非常活跃。
  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2020年电力物联网建设规划依然保留了 2019年“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核心内容,今年国网信息化与智能化投资也将会持续增长。
  证据仅仅是这样?显然,这并不能令人信服!
  聚焦电网主业,深挖大数据价值
  据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日前内部下发了公司《2020 年互联网专业工作要点》——国家电网互联〔2020〕 79 号 ,文件指出要充分运用“大云物移智链” 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大力推进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发展,着力推动能源转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助力电网和公司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
  具体来看,国家电网将围绕优化规划设计、 加强系统建设、 加强数据管理、 加强安全运行、 加强技术创新、 优化专业管理六个方面,做好 24 项重点工作。重点是将围绕公司“十四五” 规划,适应能源转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需要,高质量完成互联网专业相关规划编制。主动对接网络强国、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和地方规划,将公司工作与落实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工作结合起来,推动纳入相关规划,争取项目支持。
  今年国网将继续完善电力物联网顶层设计和夯实基础支撑,所以在目前在电网数字化的投资中,主要的实际投资内容还是集中在智能电表上面。
  2020年国家电网将重点研究企业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全力推进电力物联网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因地制宜开展试点示范。聚焦设备、数据和应用互联共享,深化标准体系研究,加快出台关键标准和业务规范,加强基层作业指导。
  运用“大云物移智链” 等先进技术和互联网理念,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虚拟电厂运营、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等新业务、 新模式,在国家级、 省级、 地市级等园区落地运营,创新运营模式与管理方式,在供电服务基础上拓宽业务渠道与类型,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电网灵活调节能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和发展。
  加强商务拓展发展战略研究,优化商业模式设计模型,依托网上国网、 智慧车联网等业务平台,丰富用户汇聚与流量变现手段,增强多元化服务能力,打造具有行业带动力、影响力的能源互联网生态。深入挖掘公司现有变电站、杆塔、 沟道、 光纤等资源潜力,扩大多站融合数据中心站建设运营规模,提高公司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国家电网报报道,2019年12月31日,国家电网公司财务多维精益体系频道化报表等32个数据应用服务顺利通过总部数据中台试点任务验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负责组织建设的总部数据中台初步建成。
  为配合总部数据中台建设、同步提升数据服务能力,国网大数据中心已完成公司13.6万张数据表的全域接入,基本实现公司主营业务全覆盖。
  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企业中台建设运营。初步建成电网资源和客户服务业务中台,开展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业务中台研究与试点验证,持续沉淀企业级共享服务能力。建成两级数据中台和运营体系,按需开展数据接入整合,提升两级数据贯通频度,推进企业级标签库建设,构建数据资源与数据分析服务化能力,支撑各专业、 各层级数据共享、 便捷应用和价值挖掘。
  国家电网公司加强业务应用建设。重点推进网上国网、 营销 2.0、 新一代电力交易、 人资 2.0、 多维精益、 新一代电费结算、 现代智慧供应链、 网上电网、 基建数字化、 数字化审计、 经法 2.0、 商旅云、 移动办公、 新能源云、 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 线上产业链金融等重点业务应用建设,服务电网运行、优质服务和效率效益水平提升,服务新业态拓展。
  推进智慧物联体系建设应用。建成统一物联管理平台和两级运营体系、 APP 共享机制,推进设备侧、 客户侧、 供应链等领域物联终端统一接入和管控,加强物联应用建设。发布模型、 终端、 计算等关键标准和接口规范,完善输、变、配、用等应用典型设计和建设实施作业指导书,促进感知层资源和数据共享,支撑业务即时处理和区域能源自治。
  深化移动应用整合。完成公司移动应用顶层规划,以基层作业岗位为中心,推进公司各专业、 各单位移动应用整合。以国网为入口,提升移动门户对移动应用承载便捷性、 开放性,支撑各专业、 各单位移动应用集成和统一上架管理。深化移动作业终端整合工作成果,加强统一监测和终端统筹,杜绝一人多终端问题再次发生。
  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建成国网云平台及运营体系,开展存量 IT 基础资源整合,推进公司统一研发仿真环境建设,组织研发与运营人员能力资质认证,支撑业务应用快速便捷上云部署。完善电网 GIS、统一权限、统一视频、移动门户等基础平台功能,实现云化组件化部署,强化基础平台运营工作,提升对各业务应用支撑能力。
  推动系统深化应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常态开展平台、应用和用户问题、需求收集和运营数据分析,加强系统应用监测,深挖系统功能、 用户体验、 应用成效等方面问题和薄弱环节,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服务指数,支撑系统功能完善,引导建设方向,提升系统用户获得感。
  日前,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毛伟明在《学习时报》刊文中表示,国家电网将围绕降低社会用能成本与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提高效率与防范风险两大平衡,聚焦电网、产业、金融、国际各业务板块和投资、建设、生产、运营各业务环节,向改革创新要效益、向资源经营要效益、向精益管理要效益,全力确保稳健经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贡献力量。
  加强数据管理,激活资产价值一直以来是国家电网公司希望通过电力物联网建设实现价值转换的重点目标。为此,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制定公司数据发展战略,构建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的数据管理体系,建立数据技术支撑体系和专家团队,推动数据管理体系化、 规范化。基于试点新建系统,探索开展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示范应用,推动实现数据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有效协同和相互促进。加快制定公司数据发展战略,构建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的数据管理体系,建立数据技术支撑体系和专家团队,推动数据管理体系化、 规范化。基于试点新建系统,探索开展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示范应用,推动实现数据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有效协同和相互促进。加强数据标准模型应用。构建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 数据安全、 数据服务等重点标准的编制和应用,积极参与国家数据标准相关工作。持续优化统一数据模型,健全两级跨专业数据模型协同完善和服务支撑机制,强化宣贯培训,加强模型管理工具建设和应用,提升模型在线化、 业务化、可视化查询能力。深化大数据应用与价值挖掘。打造“数据超市” ,建立数据应用服务体系,服务各层级数据应用灵活开展,推动成果共享共用。用大数据感知、 监测、 分析、 预测、 展示运营状况,提升监测分析水平。推进企业级报表中心试点建设。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公司重点工作,实施一批数据应用服务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电力数据在服务电网安全、 精益管理、 客户服务和推动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落地实施、 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梯级式大数据培训体系,依托大数据实验室培育大数据人才。探索构建能源大数据中心。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联合地方政府和能源企业,因地制宜构建能源大数据中心,接入电、水、 气、 热、 煤、 油等多种能源数据。聚焦政府、 企业、 居民对能源数据的应用需求,融通公司内外部数据,丰富和完善数据增值服务产品体系,打造多样化数据运营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
  创新发展不忘核心安全!
  2020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将逐步缩减互联网出口,推进自主可控安全装备、 业务数据分类分级与保护的研发与试点,完善统一密码服务平台、 全场景态势感知平台等,选择部分省市公司开展全场景网络安全技防措施综合性试点建设,全面夯实并守好三道防线。
  提升调度指挥、 运行检修能力,增强三地数据中心联动,建立健全“三台” 运维机制。提升资源调配、 运检自动作业、 故障处置能力,进一步简化系统上下线流程,试点实现传统业务、 云上业务无感检修。 探索平台、 用户等运营模式,挖掘平台价值,提高用户优质服务水平。 加强认证、培养、 实训,提升运维人员和调度值长等技术能力和调运检协同效率,支撑公司业务高效运转。
  强化生产经营相关系统和互联网应用运维,推进信息系统“瘦身健体” 专项行动,增强 IT 资源管理和 IT 健康管理。推进智能运维支撑平台监测、 作业、 分析等功能实用化,面向一线作业层强化平台开放和数据共享,形成平台统建功能与各单位自建运维工具优势互补的运维新生态。
  加强公司级区块链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政务、 能源、 金融等领域试点应用和产品创新,打造行业级区块链应用与商务运营示范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区块链试点示范项目,主动参与基于区块链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结合生产、 运营和服务实际需要,基于成熟商用软件开展图像、 视频、 语音、 文本等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加强公司级人工智能训练平台建设和应用,提升模型训练能力,构建全公司共建共享的样本库、 模型库和开放服务能力,支撑各专业、 各单位人工智能应用。推进电力北斗地基增强网建设,加强北斗技术及其终端在电网基建、 运检、 营销等领域应用。加强高端、 新型“国网芯”研发和试点,加快推广应用,实现芯片产业年度营收目标,助力解决“卡脖子” 问题。深化 5G 网络承载电网业务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形成具备实用化条件的典型应用。

转载:互联网